【人民網】第三方科技評價理論與實踐成果首次發布
文章來源:人民網 | 發布時間:2015-10-22 | 【打印】 【關閉】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今天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了第三方科技評價成果新聞發布會。會議圍繞“第三方科技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介紹了第三方科技評價理論與方法框架體系、發布了第三方科技評價在線平臺和典型案例等成果,并宣布將于2015年11月29日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召開“科技促進經濟發展·2015峰會”。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劉慶蓮,中國民盟中央法制委副主任、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秘書長馮永華等參加會議。
為貫徹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國務院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根據科技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互相監督的運行機制,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自2013年開始進行第三方科技評價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建立了101位兩院院士為核心的專家數據庫,委托并指導北京中科國睿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研發了第三方科技評價在線平臺。該平臺利用“互聯網+科技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機評和人評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具有公開、公平、公正,廉潔、廉價這“三公兩廉”的特點,可對科研項目的執行主體即研發團隊進行評價,可對項目的技術價值度、市場價值度、產業化價值度和知識產權價值度等進行綜合評價,且整個評價過程都在公眾和媒體的公開監督下進行, 能夠有效排除傳統科技項目評價的人為干擾、人情干擾、面子干擾、形式干擾、高成本和低效率的一系列弊病,將推動“公開、公正、高效、有序”的科技評價新常態的逐漸形成,第三方科技評價開創了科技項目評價新模式,弘揚國家科技正能量,適應新常態下國家科技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著重研究第三方科技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目前第三方科技評價理論與方法框架體系已形成,第三方科技評價重在科技成果的先進性、成熟度、產業化和市場化評價,用戶體驗是第三方科技評價的重要方法。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運用第三方科技評價在線平臺,評價了漢語漢字輸入法暨全景學習互聯網教育技術、新型低能耗一體化MBR污水處理技術、華醫在線移動醫療技術、機動車尾氣治理“尾革”技術等科技成果。漢語漢字輸入法技術解決了漢字音形義信息化的一體化難題,對弘揚中華文化和推動互聯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華醫在線移動醫療技術可延伸到四萬多家鄉鎮醫院,讓百姓足不出戶可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有利于深化國家醫療體制改革。新型低能耗一體化MBR污水處理技術主要用于解決城鄉污水處理的問題,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中節能50%以上,凈化后水質穩定達到1級A標準的特點,是一個打造“智慧城市、美麗鄉村”的工程。由北京神州蘭德機動車尾氣治理科技公司研發的“尾革”技術,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是一種納米抗磨節能潤滑劑,減排節能效果顯著,機動車尾氣一氧化碳減少30%以上,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可減少40%以上,老舊車輛尾氣減排均達到50%以上,汽油車節油率平均10%以上,柴油車節油率15%以上,并有效提升了發動機性能,延長發動機壽命?!拔哺铩倍夹g可提升機油使用壽命一倍以上,目前正在進行科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