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uuyim">
<nav id="uuyim"><strong id="uuyim"></strong></nav>
<dd id="uuyim"><nav id="uuyim"></nav></dd>
<menu id="uuyim"><menu id="uuyim"></menu></menu><menu id="uuyim"><tt id="uuyim"></tt></menu> <menu id="uuyim"><nav id="uuyim"></nav></menu>
  • <nav id="uuyim"></nav>
  • 檢索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掃描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  發布時間:2016-05-05  |  【打印】 【關閉

      挖掘重大項目、開展與中關村海淀園區等企業的對接、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實現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打造國際技術轉移平臺……

      近五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轉移工作模式,與北京市及地方政府、企業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格局,建立了“立足北京,服務全國”的技術轉移工作網絡。

      搭建平臺 聚集資源

      “北京中心針對技術轉移創新價值鏈上的技術、產業、資本等環節,結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不同主體,建設形成六大專業性技術轉移工作平臺:重大項目推進平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投融資平臺、國際技術轉移平臺、知識產權運營和管理平臺,以及京外院地合作平臺?!敝袊茖W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劉慶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自成立以來,北京中心積極向京外分院拓展,一方面宣傳海淀園“1+4”政策,一方面征集調研有前景的重大項目來海淀實施產業化。

      北京中心在中科院北京分院和海淀園管委會的支持和指導下,共建中科海淀先進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圍繞中科院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更有效地服務于海淀發展需求。劉慶蓮介紹:“中心總結經驗,大膽創新,在技術轉移專業平臺建設,尤其是科技金融、眾創空間、雙創工程等不斷進行全新的探索和嘗試,完成了一系列服務企業的技術轉移創新機制,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技術轉移新模式?!?/p>

      首先,通過參與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和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工程,北京中心擴大了中科院科技資源共享范圍,提升企業研發能力,推進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

      北京中心還建立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及產業化前孵化基金,為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整合各種類型資金,疏通技術轉移的資金瓶頸。

      隨著對中科院國際合作資源的整合,北京中心在國際技術轉移模式探索研究、渠道平臺搭建、對接活動組織、成果孵化落地等方面開展了深入探索。

      圍繞雙創工程,北京中心以孵化、基金、培訓、咨詢為核心業務板塊,面向企業和研究機構需求,依托中心長期積累的專家庫、項目庫、人才庫,健全專業化技術轉移、轉化工作體系,打造全生態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同時,通過廣泛與市場各種機構深入溝通、交流,北京中心重點聚焦海淀區8大主導產業領域,及時把握產業技術需求,將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科研機構,引導科研服務市場經濟。

      落實專項獎勵 促進技術轉移

      2011年,北京中心制定《關于推動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在京轉化的獎勵辦法(試行)》及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獎勵辦法),在中科院京區系統首次建立了主要面向技術轉移工作的獎勵、激勵政策,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獎”“技術轉移工作組織獎”“技術轉移工作鼓勵獎”。

      劉慶蓮表示,通過獎勵那些在京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卓有成效的科研團隊和技術轉移工作團隊,激發了中科院京區單位技術轉移工作的積極性,提升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北京的落地轉化率。

      據悉,自獎勵辦法實施以來,北京中心共組織四屆獎勵,累計有30多支科研團隊和30多支技術轉移團隊獲得獎勵,獎金總計1133萬元。

      “技術轉移獎勵政策的實施,是中科院京區系統首次成體系地對中科院系統技術轉移工作人員進行的激勵計劃,是對于中科院技術轉移工作體系的極大認可?!眲c蓮說,“該政策獲得京區院所一致好評,有效地調動了中科院京區科研人員和技術轉移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推動完善了北京中心以項目挖掘為核心的中科院京區技術轉移工作體系的建立?!?/p>

      經過四年的激勵機制實施,中科院京區系統已形成40余個以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產業策劃部門(科技處)為代表的多種形態的技術轉移機構,擁有超過200人的技術轉移專職工作隊伍,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網,通過各種方式為園區企業提供服務。

      統計顯示,通過獎勵辦法的實施,北京中心征集最新科技成果400余項,形成項目信息資源庫;挖掘出新一代移動通信芯片及協議棧軟件、第三代半導體SiC電力電子器件產業化、量子通信、激光顯示、智能語義識別、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高溫深紫外MOCVD等具有高端技術水平,能夠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高技術成果。

      劉慶蓮指出,技術轉移獎勵政策的實施,也為中科院科研機構技術轉移團隊,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技術轉移工具,從整體上加強了技術轉移工作人員與科研人員的結合力度,對于更好地推動科技成果實施、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打造創業鏈 探索新模式

      自2014年9月開始,北京中心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圍繞雙創工程,以孵化、基金、培訓、咨詢為核心業務板塊,面向企業和研究機構需求,依托北京中心長期積累的專家庫、項目庫、人才庫,健全專業化技術轉移、轉化工作體系,打造全生態鏈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在創業培訓方面,北京中心聯合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資深培訓導師,設立中科明理高新技術研究院,以“對接+培訓”的授課模式,面向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園區及高校院所等機構,開展企業創新、成果轉化、財務、法務、戰略發展業、知識產權等方面業務培訓。

      在輔助創業、建設中心品牌方面,北京中心從2015年5月開始,面向創新、產業、資本等機構,選定特定行業定期舉辦“CAS投融界”系列科技產業沙龍等活動,目前已完成“水處理專場”“動力電池專場(上)”“動力電池專場(下)”“北斗專場”等4期活動沙龍,并得到了科研機構、社會資本、行業龍頭、產業聯盟、地方政府等機構的重點關注。

      在創業大賽方面,北京中心聯合中科院深圳育成中心于2015年5月~8月,舉辦首屆“中科創賽”,收到68支團隊參賽報名,有30支創業團隊通過初審。經過激烈角逐,共有7支團隊獲獎。投資機構與10支創業團隊當場簽訂投資意向書。

      劉慶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科創賽’的舉辦代表了中科院與海淀區又一合作模式的創新和嘗試,通過創業大賽的形式豐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整合各方資源?!?/p>

      《中國科學報》 (2016-01-18 第6版 院所)

    Copyright ©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保福寺100號 郵政編碼:100086
    聯系電話:010—62565301 傳真:010—62653995 網址:http://www.centurybankoh.com 郵箱:caszyzx@cashq.ac.cn
    三级片无码 在线播放
    <xmp id="uuyim">
    <nav id="uuyim"><strong id="uuyim"></strong></nav>
    <dd id="uuyim"><nav id="uuyim"></nav></dd>
    <menu id="uuyim"><menu id="uuyim"></menu></menu><menu id="uuyim"><tt id="uuyim"></tt></menu> <menu id="uuyim"><nav id="uuyim"></nav></menu>
  • <nav id="uuyim"></nav>